文/CIMS團隊專案經理 明凱文
電子系統有助於在疫情下繼續推動試驗
近兩年全球受到COVID-19新冠疫情影響,疫苗的臨床試驗雖然受到許多人的關注,但一般的臨床試驗卻受到很大的影響。除了去醫院的病人大幅減少外,部份醫院的臨床試驗病房甚至改為一般病房或專責病房,以收容更多的新冠患者。臨床試驗專員(Clinical Research Associate, CRA)欲進入醫院進行監測,也受到許多限制。然而疫情也讓遠距工作的限制被放寬,因此使用電子系統收案的優勢被凸顯出來,有利於推動多中心臨床試驗進行「中央統計監測」(Central Statistical Monitoring, CSM)。
中央統計監測需要儀表板的功能
使用電子化系統收案的試驗,可以在伺服器端整合由各中心取得的臨床數據,進行統計或趨勢分析。以臨床資訊與管理服務(Clinical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Service, CIMS)團隊使用的臨床研究資訊系統(Clinical Study Information System, CSIS)為例,其儀表板(Dashboard)功能,可以用圖像化方式呈現多中心的臨床數據(圖一),進行中央監測(centralized monitoring)。儀表板可以彙整各中心的收案進度、表單完成度、及透過釋疑(query)狀況呈現的數據品質。因此,計畫的總主持人與協調中心人員,能夠隨時掌控各中心的收案狀況與可能發生的風險。圖形間的連動功能,有助於快速找出各中心所面臨的收案問題,並識別且優先處理(對完成臨床試驗)有高風險之項目。
中央統計監測可以發現臨床試驗的風險
美國FDA於2013年8月即發佈「臨床試驗監督─基於風險考量之監測」(Oversight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— A Risk-Based Approach to Monitoring)指引[1], 並於2019年發表問答集(Questions and Answers) [2]。這些指引建議試驗委託者在制定臨床試驗的監控計畫時,必須審慎考量執行過程(包括招募、資料清理、收案進度等)中可能會遇到的狀況。在評估事件風險等級後,事先規劃有效的防範措施以避開嚴重後果,達到保護受試者、提升資料品質的目的。
中央統計監測的額外好處
由另一角度看,由於大量的現場監測(on-site monitoring)十分消耗試驗資源,因此採用中央統計監測(Central Statistical Monitoring, CSM)可以對有風險的項目或試驗中心進行較高頻率的監測,減少對風險較低的試驗中心的現場監測。這種作法不但節省成本、提升效能,在現今疫情擴散的情況下,也可以減少CRA到試驗中心現場訪視或監管的頻率,降低染疫風險[3]。
如何提高臨床試驗收案進度管理之效能,一直都是我國臨床試驗產能精進的重要課題。導入電子化的收案系統與儀表板來管理臨床試驗,不但可以提升臨床試驗的品質與效率,也可以降低管理的成本,有助於讓我國臨床試驗產業躍昇到更高的層次。
參考資料
- Guidance for Industry – Oversight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— A Risk-Based Approach to Monitoring FDA Aug. 2013
- Draft guidance for industry – A Risk-Based Approach to Monitoring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Questions and Answers FDA Mar. 2019
- Barnes B, Stansbury N, Brown D, Garson L, Gerard G, Piccoli N, Jendrasek D, May N, Castillo V, Adelfio A, Ramirez N, McSweeney A, Berlien R, Butler PJ. Risk-Based Monitoring in Clinical Trials: Past, Present, and Future. Ther Innov Regul Sci. 2021 Jul;55(4):899-906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