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資訊科技將是台灣醫療未來決勝點」人物專訪─矽塔資訊執行長楊宇凡

個人經歷

目前台灣正積極發展生醫產業,希望能夠成為國際級生醫創新研發樞紐,全球精準健康的領航者。然而想要將保健、預防、診斷、治療、照護做完美鏈結,在發展智慧與精準醫療上,資訊的互通與整合正是首要條件。

在FHIR genomics研習會時,特別為大家訪問到FHIR 新型醫療資訊交換標準專家楊宇凡,他擅長創新事業與系統整合,以科技的力量協助產業進行創新、解決企業與政府的問題;長期活躍於開放原始碼社群,並致力於推廣標準化醫療資訊教育工作。

轉投入醫療新創 全因一場車禍開啟的機緣

原本從事商用資訊服務、資訊教育的楊宇凡,為什麼會突然開啟改做醫療新創產業的人生轉折?

這要從四年前發生的一場車禍意外說起,某日在傍晚騎車回家路途中,楊宇凡駛過地面上一個高低落差5公分以上的坑洞,結果導致車子彈跳重摔,緊急送到岡山空軍醫院後,發現他的肋骨斷了3根、手指斷2根、肩部也斷1根骨頭,同時還有氣胸與血胸問題,院方當即發出病危通知。

然而該院當日晚上因骨外科人力調配關係,無法進行手術,所以將他轉診到高雄榮總,院方在他送達後安排入住加護病房,護理師急問CT片子怎麼沒有隨著轉診送到,於是楊宇凡的父親又趕著開車去岡山醫院拿光碟片,開車來回花費了不少時間。

事後想起當時的遭遇,楊宇凡說,自己很幸運的有40分鐘可以等候救治,但是像心臟病、中風,或者是重大車禍的患者等,並不一定能為了病歷資訊等上40分鐘。因為個人的親身經歷痛點,遭遇了轉診資料傳送費時、受制醫院人力調派等原因,讓他決定把公司轉型,加入醫療新創產業。

資訊與醫療整合 縮短救治時間也提高效率

目前我們常聽醫療界在談精準醫療、智慧醫療、預防醫學,科技界則是談物聯網、人工智慧、深度學習,大家都想踏足,但如何做?面對巨量資訊的收集運用,需要一個標準化的資料結構,如何快速有效率地處理這些資料、建構起完備的底層基礎建設正是關鍵。

以「快速健康照護互通資源FHIR(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)」醫學資訊交換標準來說,能將臨床數據、醫療健康相關臨床數據、行政數據、研究數據和公衛數據等相關資訊,快速互通。目前在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中國等,都有實際廣泛的運用;FHIR同時能相容過去近30年來主要相關標準,包括現行健保,健保參考的CDA R2標準;它本身就是個醫療健康領域的SOP模型,也是儲存資料庫。

楊宇凡舉例,以近年來發生的八仙塵爆高雄氣爆普悠瑪意外事故等,現場指揮調度非常忙碌混亂,包括現場的病人如何去做管理與後送,附近有哪些醫院、救護車與治療人力可做使用……,這些東西都欠缺一個完整的平台,高效率地去做資訊統合工作。

如果FHIR能夠運用在以上的場域裡,我們可以救活多少人?FHIR系統可以運用於轉診,各種情境或場域,加速整個醫療流程;或者是運用在重大災難現場。自身的經歷和國內重大意外事故的發生,都加深了他想去做這個標準原因。

加速資訊整合與互通 10年構築精準健康願景

台灣想要在2030年構築起一個精準健康願景其實是充滿機會與希望的。楊宇凡指出,台灣要發展技術不是問題,但是科研單位之間怎麼談協議?如何和國際接軌?首先要做的就是,我們要先能夠將資料格式、交換協定、安全性標準統一起來,有一個精良的資訊互通基礎建設,可以發展的東西非常多。

以FHIR來說,目前在國際間已廣泛運用,它規劃出一個標準化安全機制框架,在其中可快速的傳輸資料,跨院跨機構做互通。

但是在台灣符合規範占比的醫院其實並不多,目前高雄榮總花蓮慈濟、部分偏鄉醫療情境有運用,大部分院所其實都仍在觀望狀態。在2017年,楊宇凡曾為高雄榮總進行FHIR基礎建設,建置伺服器,率先將骨科、骨質疏鬆臨床資料匯入;2019曾與慈濟大學合作產學計畫,建立一個符合台灣情境的標準化授權機制。

人才培育要提早 因應即將來臨的智慧醫療新時代

許多人都注意到智慧與精準醫療產業的發展趨勢,但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人才去因應這個即將到來的新時代?

楊宇凡依其個人專精的領域來看,以FHIR目前在台灣的發展情況,許多人都關注於業界或醫界發展方面,但人才教育其實也是相當重要的一塊,FHIR的開發能力、教育訓練部分,都需要及早紮根。

以學校系所來說,醫工或醫技等科系教大家使用FHIR比例仍是少數,如果想要5至10年後能夠做到普及,及早進行教育規畫非常重要,不只政府擔任領頭羊角色,醫院或企業單位也可以釋出更多資源,為學生提供教育訓練、落實FHIR應用;如果有類似這樣的產官學合作,延續性地培養新血,10年後這群專業人才,正可望能成為資訊醫療最主要的開發主力族群。

喜歡我們的內容嗎?

現在訂閱臨床資訊知識報
RICCI 帶你跟上臨床試驗數位轉型最新趨勢
歡迎來到 RICCI!
還不是會員嗎?點此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