醫療資訊改革2.0 標準化助健康醫療發展(二)。人物專訪─台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祕書長 連中岳

人物簡介—連中岳

  •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研究所助理教授
  • 台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祕書長
  • 專長:
    醫學資訊系統、醫學影像儲存及傳輸系統(PACS)、醫學資訊通訊標準、資訊安全

面對過去十年,台灣投注很大心力在電子病歷的落實與普及,然而下一個十年,不只是對現有醫用資訊去進行驗證改革,快速建立一個標準互通系統也是重點。

在國外,對於相關醫用資訊及電子病歷等,除了有共通的標準,還會搭配連接測試松(Connectathon),反觀台灣近十年都未在這方面做著力。很幸運的,社團法人台灣醫療影像資訊標準協會從2020年起,開始台灣的聯合連接測試松(簡稱「聯測」),吸引了共19家廠商單位,29個系統共同參與,測試情境包括病人基本資料互通、用藥處方及用藥記錄、病理影像、生理量測數據互通、影像與AI結果互通等。

MI-TW(Medical Informatics – Taiwan)聯測,提供廠商一個機會,在有結構且嚴謹的驗證環境下,讓不同的廠商一起測試其產品的互通性,並且可透過標準技術框架讓產品以實作部署(implementation/deployment)的方式進行測試。

連中岳說明,這樣的一個活動,讓工程師們可以面對面溝通,了解自家系統跟系統之間是符合標準,也做技術交流;同時在督察員認證下進行,以確定是依照協定去做的。

2020年11月台灣首次在林口新創園區舉辦國際醫療資料交換標準聯測松。(圖-出處:國際IHE協會/連中岳教授提供)

過去,台灣的患者轉診資訊,可能會在轉院時,由病人拿隨身碟或光碟去傳遞;或者是醫院先上傳資料到「醫院電子病歷與電子病歷交換中心(EEC)」後, 接獲轉診患者的醫療院所再去中心端將資料下載下來,在使用情境上並不方便,同時需要配合健保卡、認證等繁瑣步驟。一些時候,下載下來的機制不是標準機制,需要另寫程式放到自己的系統裡,以符合廠商規格,這在版面更新時,會增加同步的困難度。

連中岳認為,如果走標準,公開在那邊,就不需要任何廠商說我要用你的應用程式介面(API),依循標準就完成了;可以直接進行院際交換合作,不需要透過中心端調病歷。

台灣過去的醫療系統,主要都是提供給醫療院所使用,如果未來想要推行民眾健康自主管理,將健康資料雲端化,讓每一個人可以輕鬆掌握自己的健康情形,此時收集資料或傳送的「標準化」就愈顯重要,統一規格也才能方便AI去分析。

站在公共衛生角度來看,目前政府有很多事可以做,除了病歷、醫療資訊標準化,像是預防針註記等兒童手冊資料,可以盡快從紙本改成電子數位化;而站在醫療院所的立場,受限健保體系及醫療系統龐大,通常會選擇保守現有流程方式運作,但若是將「標準化」觀念納入評鑑,必須符合國際標準,除了院方會對此關注,廠商也會因為要提高產業競爭力主動去做升級,相信這對醫療資訊標準化落實在實證場域的推動上會是良性循環,也幫助醫療產業的上下游整合。

至於2021 MI-TW聯測,目前也正在募集廠商中,今年聯測的測試情境包括病患個人基本資料、生理量測數據、藥物處方及用藥紀錄、影像與標記互通等四大項資料互通能力;特別的是,還新增有基因定序、病理影像、影像檢查流程等項目。

連中岳表示,希望在2022年我們可以台灣名義申請國際資訊產業整合協會(Integrating the Health Enterprise, 簡稱IHE)連接測試松資格,進行五天的互通聯測,若通過聯測的廠商會登記於國際IHE網站上,更有利產品進入國際市場。

2021年MI-TW聯測主題聚焦精準醫療標準化互通。(圖/連中岳教授提供)

喜歡我們的內容嗎?

現在訂閱臨床資訊知識報
RICCI 帶你跟上臨床試驗數位轉型最新趨勢
歡迎來到 RICCI!